中國時報【朱真楷╱特稿】
立院將展開修憲工程,蔡英文在確保權力不被稀釋的原則下,一來不支持內閣制,二則不會輕易恢復閣揆同意權,現階段僅會就降低投票年齡至18歲等「無傷大雅」部分先處理,其餘重大議題將留待2016選後,再依政局變化而定。換言之,修憲大戲將會是雷聲大、雨點小。
儘管蔡英文去年競選黨魁連任時,曾表態支持台灣應走向內閣制,但隨政治板塊出現「綠上藍下」趨勢,綠營評估明年政黨再次輪替的機率極高。為避免限縮自我權力,蔡英文對是否走向內閣制的態度,簡單來說就是「不支持」。
由於當前社會氛圍,普遍認為總統權力應適度限縮,為避免引來「不支持內閣制等於認同總統繼續保留既有權力」的質疑,蔡英文對外必然不貿然表明自己「不支簡易貸款持內閣制」。
以技術貸款額度層次來說,蔡不會對內閣制議題明確表態,而是強調該議題須透過社會對話、凝聚共識,才能決定憲政體制的走向;也就是以拖待變,替自己預留爭取最大權力的空間,政治算計鑿痕甚深。
不可諱言的是,就政黨競爭角度而言,此次修憲之所以可能聊勝於無,很大一部分的原因,在於修憲有其超高難度;許多障礙都需仰賴掌握最高權力的總統才能克服。然而,馬英九礙於民意基礎甚低,卻也難有足夠能量介入主導。
加上當前政治局勢混沌未明,藍、綠陣營各有算計,另方面也是各有忌憚,終而造成修憲尚未起步,就先落入前途無亮的窘境。只是,站在國家整體利益上,憲政體制的改善,將有助台灣完成進一步的民主深化,憲改當然有其刻不容緩的必要性。
國、民兩黨若不想再看見台灣繼續輪迴在眼前的政治僵局,就不該只有精密撥算政黨利益。否則,「憲改」既然是種現在不做,以後還是得做的事情,無限期的延長修憲陣痛期,對人民有好處嗎?對國家的運作有好處嗎?當前朝野領導者到底該怎麼做,答案應該已經很清楚了。
E1E8D8A64B80133B
留言列表